实盘配资网眼查 太平天国善终的王爷,在家乡购良田200亩,娶6个老婆生7个孩子
太平天国的历史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前期与充满悲剧的后期。许多名将的结局要么是在战场上英勇战死,留下了千古英名;要么成为阶下囚,经历非人折磨,最终被凌迟处死。可是,在这些悲剧人物中,奉王古隆贤的经历和结局显得尤为独特。他曾两度降清,但不仅没有遭到清廷的清算,反而得以善终实盘配资网眼查,这在太平天国的将领中极为罕见,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。
古隆贤生于道光六年(1826年),同年诞生的还有清末的大臣和外交官完颜崇厚。古隆贤的祖籍是清朝的归善县(现惠东县),他的父亲是个铁匠,四海为家。古隆贤从六岁起就跟随父亲学打铁,十岁时随父亲来到广西桂平县,并继续在当地从事打铁工作。后来,为了生计,他的父亲在桂平开了铁匠铺,并在当地定居下来。然而,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安宁,反而遭到当地土著居民的排挤和歧视。作为“外来户”,古隆贤和他的家族常常被视为外人,他开始期盼有一股“正义的力量”出现,改变他们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76%金田起义爆发时,金田村的韦昌辉家成为了打造武器的秘密基地。25岁的古隆贤应邀前来为起义军打造武器,参与到其中。他和其他铁匠们表面上做农具,暗中打造刀枪,韦昌辉还特意用鹅鸭的叫声掩盖打铁的声音。古隆贤加入了上帝会,并成为“老兄弟”,这一身份使得他在太平天国中享有了特殊待遇。
1851年,金田起义爆发,古隆贤积极参与其中。刚开始,他并没有上前线作战,而是投身于后勤保障工作,这些看似琐碎的任务其实对他日后的军旅生涯至关重要。随着战事的紧张,古隆贤被调往前线,并迅速成为了一名勇猛的战士。他在战场上毫无畏惧,凭借卓越的战功,得到了上司的高度认可,晋升为右四军两司马,管理着数百名士兵,并在次年晋升为金副金四辛四监军。
在太平军定都天京后,古隆贤的军事生涯再次迎来了飞跃。1852年7月,古隆贤升任金四总制,这是太平军中仅次于将军的高位,主要负责指挥军队。此时,他负责守卫天京的太平门,并因功升任检点。古隆贤在检点期间,不仅参与了童子军的训练,还鼓励年轻将领,帮助他们成长。陈玉成等后来的太平天国核心人物,都受到过古隆贤的影响。
然而,1854年太平天国的战略开始出现转折。古隆贤参与了西征,并攻占了重要的战略要地。然而,清军与湘军的顽强抵抗导致太平军陷入困境。在战斗中,古隆贤多次表现英勇,但最终因兵力分散、补给不足,西征军不得不撤退。尽管如此,古隆贤并未放弃,他依然坚信太平天国能够战胜困境。
随着战局的变化,古隆贤的职位逐步上升。他成为了北王韦昌辉的亲信,并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。然而,1856年,太平天国的内外矛盾加剧,韦昌辉死于内讧,太平天国面临重重困境。1861年,古隆贤随着韦志俊投降了清廷,他与其他太平军将领共同投降。尽管曾经为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,但他最终选择了放下过去,与曾经的敌人清廷达成和解。
古隆贤的投降获得了清廷的宽容,不仅免于刑罚,还被授予了官职。尽管如此,他并不愿继续与曾经的战友为敌,而是选择辞职回到了故乡。在那里,他安享晚年,成为了村里的首富。他捐资修桥铺路,关心教育,为村民提供了学习机会,还组织民众铲除恶霸,维护社会安定。
1875年,古隆贤在家乡病逝。他的墓地至今仍被家乡人民维护,感念他为乡里做出的贡献。
总结来说,古隆贤在太平天国中是一位重要的将领,他的两次降清并非一时的选择,而是受到了多重压力的影响。尽管如此,他没有成为清朝的鹰犬,而是在家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。他的降清不仅反映了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和腐败,也暴露了领导层的昏庸无能。尽管如此,古隆贤的最后结局依然是值得尊敬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